教师资格证(初中)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二
2014-11-13 | 作者: afanda | 来源: 未知 | 共关注:次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男女在形态与机能上逐渐出现明显的差异,运动能力也不同。
A.初中阶段后
B.高中阶段后
C.身体发育成熟后
D.青春期开始后
2.单手肩上投篮时,全身协调用力,手指拨球,使球向( )旋转。
A.左
B.右
C.前
D.后
3.原地双手低手传、接球适用于在( )战术配合下运用。
A.进攻
B.防守
C.掩护
D.突分
4.( )进攻战术形式,是排球进攻战术中最简单、最基本的战术形式。
A.“中一二”
B.“边一二”
C.后排插上
D.交叉换位
5.奥运会中篮球、排球、足球比赛一方上场人数分别是( )。
A.5、8、11
B.5、6、12
C.6、6、11
D.5、6、11
6.武术比赛每位队员的成绩是( )。
A.最高分
B.最低分
C.平均分
D.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平均分
7.(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健身术,也称“导引”。
A.太极拳
B.八段锦
C.五禽戏
D.气功
8.“拦、拿、扎”是( )的主要技术。
A.剑术
B.枪术
C.太极刀
D.棍术
9.八段锦第五段的名称是( )。
A.两手托天理三焦
B.左右开弓似射雕
C.摇头摆尾去心火
D.攥拳怒目增气力
10.游泳时人体要克服的阻力比在陆地上运动大( )倍。
A.800
B.80
C.8
D.18
11.能克服“文明病”的唯一行为是( )。
A.体育锻炼
B.吃药打针
C.心理治疗
D.注意饮食
12.人的身高增长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 )。
A.5—6周岁
B.12—14周岁
C.3周岁以下
D.10一12周岁
13.掌握适宜的运动量,一般可采用心率百分法,即采用使心率升高到本人最高心率的( )强度作为标准锻炼的方法。
A.60%一70%
B.80%一90%
C.85%一95%
D.70%一85%
14.社会保健制度涉及多个方面,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健全( )。
A.低级卫生保健制度
B.初级卫生保健制度
C.中级卫生保健制度
D.高级卫生保健制度
15.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称为( )。
A.体育活动动机
B.体育活动兴趣
C.体育活动需要
D.体育活动态度
16.研究显示,在运动后的( )内,身体合成肝糖的效率最高。
A.两小时
B.两个半小时
C.三小时
D.三个半小时
17.导致人体第三状态的因素主要是( )。
A.过度疲劳、身心透支、不科学的生活方式、环境污染、人体自然老化
B.过度疲劳、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生物机能下降
C.身心透支、饮食不合理、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不协调
D.不适当的体育锻炼、情绪与心理变化不稳定、饮食不合理
18.下面哪一项是反映人体机能水平的指标?( )
A.耐力
B.胸围
C.脉搏
D.速度
19.现代优秀跳高运动员大多采用( )。
A.剪式
B.跨越式
C.俯卧式
D.背越式
20.排球比赛中,对后排队员的限制有( )。
A.传球
B.垫球
C.拦网
D.扣球
21.发展速度素质的方法是( )。
A.牵拉动作的练习
B.长时间距离的练习
C.最快的动作练习
D.复杂化的练习
22.按什么分类,可分为田径运动、球类运动等?( )
A.身体素质
B.人体结构
C.人体基本活动技能
D.运动项目技术结构
23.测定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方法主要有生理测定法、自我感觉法( )。
A.评比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访问法
24.影响人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遗传、学习条件和体育
B.遗传、工作条件和体育
C.遗传、环境和体育
D.遗传、营养和体育
25.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是( )。
A.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
B.与训练竞赛相结合
C.脑力与体力相结合
D.形式灵活
26.运动后,如间隔时间过长,机体工作能力降低到原来水平,称( )。
A.超量恢复阶段
B.工作阶段
C.相对恢复阶段
D.复原阶段
27.身体或某部分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称为( )。
A.练习频率
B.练习轨迹
C.练习速度
D.身体姿势
28.为了保证体育课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所采取的保证措施与手段( )。
A.体育教学手段
B.体育教学原则
C.体育教学方法
D.体育教学组织
2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路:学生前后重叠成一行叫路
B.列:学生左右并列成一排叫列
C.翼:指队伍的两端
D.基准学生:每一排的排头称为基准学生
30.下列不属于课外体育活动的是( )。
A.早操、课间操
B.运动队训练
C.运动会
D.体育课篮球比赛
31.有l2个篮球队参加比赛,若采用分组循环赛制,需( )场就能决出军。
A.66
B.46
C.36
D.30
32.既无细胞器,又无细胞核的细胞是( )。
A.成熟的白细胞
B.成熟的红细胞
C.成熟的血小板
D.成熟的蛋白质
33.由遗传信息者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是( )。
A.线粒体
B.染色体
C.中心体
D.高尔基复合体
34.下列属于不随意肌的是( )。
A.心肌和平滑肌
B.骨骼肌和心肌
C.平滑肌和骨骼肌
D.以上都不是
35.6岁以后,一般人体的主要造血器官是( )。
A.肝
B.脾
C.骨髓
D.淋巴器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l0分,共30分)
36.什么是“极点”现象?怎样克服“极点”现象?
37.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有哪几种?其中课时计划有何意义?
38.简述一堂成功的体育课的评价标准。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5分,共30分)
39.王同学学习打篮球,刚接触篮球的时候,总是低头看球,运球非常不灵活,篮球经常“跑掉”。在老师的帮助和教导下,慢慢地,王同学可以不再低头看球,而且运球也非常灵活,球也不会再“跑掉”。但是一到比赛时,王同学就非常紧张,老师把他换上场后,他技术动作僵硬,又低头运球,经常失误。老师在比赛后对王同学进行了强化训练和纠正,之后王同学在比赛中得到改进,运球技术的掌握和运用都很熟练。
问题:
(1)试分析王同学运球技能形成的生理学机制。(9分)
(2)请列出两种纠正运球时“低头看球”的教学手段。(6分)
40.阅读某初中水平四的快速跑教学设计片段,回答问题。
教学目标:
(1)在途中跑时不低头、不耸肩,眼平视,蹬地有力。
(2)发展速度素质,进一步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3)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不同形式起跑。
教学难点:较强的反应能力与跑的速度。
教学过程:
(1)调动情绪阶段:课堂常规,教师领做一套徒手操。
(2)师生互动阶段:跑姿练习。
(3)掌握技能阶段:快速起动与加速跑练习。不同姿势听不同信号起跑。
(4)创新思维,陶冶情操阶段:抢绳游戏。快速跑移物换物接力游戏。
(5)稳定情绪,恢复身心阶段:配乐(小白船)韵律操。
(6)评价阶段:教师指导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小结,肯定本课学生的表现并给予鼓励。
问题:
(1)谈谈本案例的设计理念。(9分)
(2)请对本案例的成功之处进行评析。(6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l小题,共20分)
41.阅读材料,根据提供的条件设计运动技能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过程。
七年级(2)班,学生40人。
教学内容:篮球运球技术,新授课。
教学条件:篮球场地1块,篮球l0个。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青春期开始后,男女在形态与机能上逐渐出现明显的差异,运动能力也不同。
2.D【解析】单手肩上投篮时,随着下肢蹬伸和腰腹伸展,投篮臂向前上方抬肘伸臂,最后力量集中到手腕和手指上,由手腕前屈和手指拨球的动作,使球通过食指、中指的指端柔和地向后旋转着飞出。
3.C【解析】原地双手低手传、接球适用于在掩护战术配合下运用。
4.A【解析】“中一二”进攻阵形是进攻战术中最简单、最基本的战术形式。优点是一传向网中间3号位垫球比较容易,二传向2、4号位传球的距离较短,容易传准,有利于组成进攻,适合初学者采用。其缺点是战术变化少,只能两点进攻,战术意图容易被对方识破。
5.D【解析】奥运会中篮球、排球、足球比赛一方上场人数分别是5、6、11人。
6.D【解析】武术比赛每位队员的成绩是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平均分。
7.A【解析】太极拳是我国古代健身运动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采纳了道家《黄庭经》导引吐纳的呼吸方法,因此,也被称为“导引”。
8.B【解析】枪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主要兵器,有“百兵之王”的美称,“拦、拿、扎”是基本枪法。
9.C【解析】八段锦各段名称是:第一段,两手托天理三焦;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雕;第三段,调理脾胃须单举;第四段,五劳七伤往后瞧;第五段,摇头摆尾去心火;第六段,两手攀足固肾腰;第七段,攥拳怒目增气力;第八段,背后七颠百病消。
10.A【解析】实验证明:游泳时人体要克服的阻力比在陆地上运动大800倍,同时胸腔要承受的水压高达l2—15公
11.A【解析】文明病又叫生活方式病,是由于经济的El益发达,现代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致使人们过多的热爱享受生活,不注意自己身体的生活方式,从而引起的疾病。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克服“文明病”。
12.C【解析】人的身高增长有两个高峰期:一是婴幼儿时期(3岁以下),此阶段脑垂体生长素分泌最旺盛,主要与睡眠质量和营养摄入有关;二是青春期(12—17岁),这个阶段生长素分泌达到第二个高峰。
13.D【解析】掌握适宜的运动量,一般可采用心率百分法,即采用使心率升高到本人最高心率的70%—85%的强度作为标准进行锻炼的方法。个人的最高心率直接测量比较困难,一般男女均可用220减年龄来估算每分钟的最高心率(也有人建议女子用210减年龄来估算)。
14.B【解析】社会保健制度涉及多个方面,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健全初级卫生保健制度。
15.A【解析】体育活动动机是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
16.A【解析】研究显示,在运动后的两小时内,身体合成肝糖的效率最高,两小时后则恢复到平常的水准,周此如果在运动后迅速补充糖类,就可以利用这段自然的高效率时段,迅速的补充体内消耗的肝糖。
17.A【解析】所谓第三状态,是指在疾病和健康之间存在的一种似病非病的“中间状态”,若将人健康时称为人体“第一状态”,人生病时称为“第二状态”,那么,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者可称为“第三状态”,导致人体第三状态的因素主要是过度疲劳、身心透支、不科学的生活方式、环境污染、人体自然老化。
18.C【解析】脉搏是反映人体机能水平的指标。
19.D解析】现代优秀跳高运动员大多采用背越式跳高。
20.C【解析】略。
21.C【解析】发展速度素质的方法为最快的动作练习。
22.D【解析】将运动分为田径运动、球类运动等是按照运动项目技术结构分类的。
23.B【解析】生理测定法、自我感觉法和观察法是测定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主要方法。
24.C解析】影响人体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遗传、环境和体育锻炼。
25.C【解析】脑力与体力相结合是体育老师的突出工作特点。
26.D【解析】此种情况称为复原阶段。
27.B【解析】身体或身体某部分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称为练习轨迹。
28.D【解析】体育教学组织是指为了保证体育课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所采取的保证措施与手段。
29.D【解析】略。
30.D【解析】体育课篮球比赛属于体育课的内容,不属于课外体育活动。
31.A【解析】略。
32.B【解析】哺乳动物(骆驼例外)的成熟红细胞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其中不仅没有细胞核,也没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细胞器。
33.B【解析】略。
34.A【解析】不随意肌指没有意志参与的,即不随意活动的肌肉。平滑肌和心肌都属于不随意肌。由于这些肌肉作用,使许多内脏器官具有自动性,并且都是在植物神经的支配下进行调节活动。
35.C【解析】人体不同时期,造血细咆有所不同。6岁以后,一般人体的主要造血器官是骨髓。
二、简答题
36.【参考答案】在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运动练习开始后的一定时间内,运动员常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急增、骨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想停止运动等主客观变化,这种状态称为“极点”。当出现“极点”时,要求运动员有一个战胜困难的决心,要顽强地坚持跑下去,同时应该调整跑的速度,适当减小运动负荷,加深呼吸,这样机体内脏器官会逐渐适应,“极点”很快被克服。
37.【参考答案】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有以下4种:(1)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2)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3)单元教学计划;(4)课时计划(教案)。
课时计划是教师根据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一堂课设计的教学方案,是教师上课的直接依据。
38.【参考答案】(1)要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
(2)要有灵巧善变的课堂设计;
(3)要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融洽气氛;
(4)把自主权留给学生。
三、案例分析题
39.【参考答案】(1)①认知定向阶段(泛化阶段):初步掌握、体验技术动作,动作学习以分解模仿、徒手学习为主。如王同学刚接触篮球时的表现。
②联系形成阶段(分化阶段):深入理解肌肉活动感觉,不断改进技术动作,动作规范,基本上建立动作定型。如王同学经过老师指导和练习,运球灵活,球也不再“跑掉”。
③自动化熟练阶段(自动化阶段):形成牢固动力定型,做动作熟练、省力、自如。如王同学经过比赛后的改进,熟练掌握和运用运球的技术。
(2)①指导法
a.语言法:体育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和进行身体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b.直观法:体育教学中通过一定的直观方式,作用于人体感觉器官,引起感知的一种教学方法。
c.完整法:从动作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和练习的方法。
d.分解法:从掌握完整动作出发,把完整的动作按其技术结构分成几段或按身体活动的部位分成几个部分,逐段或按部分进行教学和练习,最后完整地掌握动作的方法。
e.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教师为了防止和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所采用的方法。
②练习法
a.游戏练习法:以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
b.比赛练习法: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
c.综合练习法: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综合运用某些练习法的特点而组成的一类练习方法。
d.循环练习法: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选定若干练习手段,设置若干个相应的练习站(点),学生按规定顺序、路线和练习要求,逐站依次循环练习的方法。
e.重复练习法: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
f.变换练习法: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在变换条件下进行练习的方法。
(以上方法,任选两种即可)
40.【参考答案】(1)根据现代教育的基本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营造宽松、和谐的学练氛围,探索一条提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教学模式。
(2)本案例采用引导了打破传统创编、自主学习、游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使体育教学不仅达到了健身强体的效果,还培养了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解决困难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学设计题
41.【参考答案】
“篮球运球技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们一起积极主动参与练习。
2.学会原地运球的正确方法(协调用力),初步学习行进间、慢跑中运球技术,发展学生快速、力量、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
3.通过设置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篮球带来的快乐和成功感,培养和同伴协同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
身体协调用力的运球方法。
三、教学难点
养成用手感知而不是用眼睛寻找篮球的习惯。
四、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1)集合整队,检查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3)宣布课的内容。
组织:四列横队,学生背对阳光站立。
要求:快、静、齐。
2.准备部分:(1)一路纵队绕篮球场慢跑三圈;(2)原地徒手操。
组织:还原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站立,教师喊口令镜面领做徒手操。
要求:保持队形整齐,口号响亮,精神饱满,徒手操动作有力。
3.基本部分:(1)原地运球技术练习。
学法:①原地徒手模仿练习,体会动作要领;
②原地持球中速低运球练习和原地快速低运球练习;
③5人一组,自主互相交流练习;
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原地单手低运球比赛;(每人运球20次以先做完的队为胜)
⑤慢跑往返运球15m,每人2次。(以两个边线为距离)
教法:①示范动作稍慢,讲解时手随篮球上下起伏按拍;
②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喊口令徒手练习;
③教师语言反复强调,观察巡回指导练习;
④纠正共同易犯错误。
组织:五列横队,间隔2—3米,以纵队为一组(男、女各4组)。练习时各小组围成小圆圈
要求:认真观察练习,相互学习交流。90%学生学会原地运球技术。
(2)运球+掷地滚球接力。(以两个边线距离15m)
方法:发令后,各组第一个队员开始快速运球至对面边线,转身用投掷地滚球的方法将球给本队第二个队员,第二个队员照此法继续,直到所有队员做完,当最后一个队员做完后,照方法由最初第一个队员继续进行,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3)运球+投篮接力。
方法:发令后,各组从第一个队员开始,运球到篮下将球投进(不限投篮姿势,要求必须将投进去方可返回),然后运球返回本队交给本队第二个队员,第二个队员照此法继续直到本所有队员做完,以先做完的队为胜,后两名小组“罚”十个下蹲。(男、女各4组)
4.结束部分:
放松:调整呼吸,教师向上抛篮球学生吸气,篮球下落时呼气;肢体的按摩
集中讲评:多表扬、鼓励学生。
收回篮球,师生再见。
5.运动负荷:平均心率125次/分钟左右。
场地器材:篮球场1块,篮球10个。
>>优惠活动:
自考本科优惠:培训课程(含全部科目)仅需3980元!还赠送一套价值500元的纸质教材!
成人高考优惠:成考大专+自考本科,两者同时报读,学费再减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