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职业资格证培训专栏 > 教师资格证 > > 正文内容

教师资格证(初中段)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仿真模拟试卷二

2014-11-13 |  作者: afanda |   来源: 未知 |  共关注:

1.下列人物中,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是(  )。

A.陈独秀

B.毛泽东

C.董必武

D.李达

【答案】A。解析:史料记载,当时陈独秀虽然被确定为大会主席,但当时他在广州担任广东大学预科校长,为筹备学校经费而四处奔忙,而是委派包惠僧参加了中共一大。

2.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B.根除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C.提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程度

D.开刨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

【答案】B。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造成的,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故B项说法是错误的。其他三项都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3.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恢复和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是(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调整、整顿、巩固、提高

C.调整、巩固、整顿、提高

D.调整、充实、巩固、提高

【答案】A。解析: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通过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改变了“大跃进”以来的追求高标准的做法。

4.“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答案】B。解析:材料的大致含义是天津城市发展的趋势,先是围绕旧城发展,然后围绕河流发展,再是围绕铁道线扩展,最后随电车道而发展。这充分反映了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藉点是伴随陆路一水路一铁路一电气化的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B项符合题意。

5.《洛迦诺公约》签订后从中受益最大的是( )。

A.德国

B.法国

C.中国

D.美国

【答案】A。解析:《洛迦诺公约》使德国重新加入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大国地位得以恢复,法国则丧失了对德国的制裁权。

6.顾炎武认为明王朝“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为此,他特别强调(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反对君主专制

C.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D.经世致用之学

【答案】D。解析:顾炎武一生治学的方向可以用“经世致用”来概括。题干材料反映了顾炎武他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造成的恶果进行了激烈的批判,由此可知他特别强调经世致用之学。

7.刘知几《史通》卷四《序例》云:“夫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国无法,则上下靡定:史无例,则是非莫准。”刘知几强调的是(  )。

A.历史发展具有规律性

B.历史事实具有可知性

C.治史要讲究科学方法

D.治史要有艺术性

【答案】C。解析:《史通》是中国及全世界首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作者是唐朝的刘知几。全书内容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以及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题干中的材料是《史通》的《序例》,故可知刘知几强调的是治史要讲究科学方法。

8.据统计,1700-1830年间,广州流入白银的净数约一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说明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的主要方式是(  )。

A.以白银换取棉布

B.以白银换取丝茶

C.以鸦片换取丝茶

D.以鸦片换取白银

【答案】B。解析:18世纪后期,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在欧洲市场十分受欢迎,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的主要方式是以白银换取丝茶。

9. “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此言论是针对近代中国发生的(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B。解析:略。

10.下表是近代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目统计表。结合近代经济发展史推测,纺织企业最有可能对应的数字是(  )

\

A.31

B.72

C.73

D.193

【答案】D。解析:从题中间可判断,这是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它在经济结构上的突出特征就是纺织业等轻工业发展较好。只能数量最多才能反映这一特点,故选D。

11.卢梭在( )中,阐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A.《论法的精神》

B.《纯粹理性批判》

C.《哲学通信》

D.《社会契约论》

【答案】D。解析: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他认为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论法的精神》的作者为孟德斯鸠,《纯粹理性批判》的作者为德国哲学家康德,《哲学通信》的作者为伏尔泰。故本题答案为D。

12.(  )的创立,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A.郡县制

B.县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

【答案】C。解析: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行省制的创立,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13.查理曼帝国后来分裂为三部分,发展成了三个封建国家,下列哪个国家不在其中?(  )

A.英吉利

B.法兰西

C.德意志

D.意大利

【答案】A。解析:公元800年,查理建立了查理曼帝国,814年查理去世,帝国陷于内战。843年,根据《凡尔登和约》,帝国分裂为三部分,后来这三个部分分别发展成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

14.就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而言,下列哪一事件明显区别于其他三个事件?( )

A.理学、心学的兴起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D.垄断组织的出现

【答案】D。解析:本题中D项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B.C两项都是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理学、心学的兴起是为了维护旧的生产力,压抑了资本主义萌芽。由此可知本题应选D项。

15.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祖宗

D.不纳租税

【答案】A。解析:根据我国古代社会“重农抑商”的政策,可知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不从事农业生产。

16.19世纪末,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尖锐复杂,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斗争激烈

C.英国要继续维持其世界殖民霸权地位

D.德国要和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答案】A。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时期,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随着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原来的世界格局被打破,产生了新的动荡的帝国主义大国间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间围绕着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终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17.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主要是因为(  )。

A.参战的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C.战争严重削弱了所有帝国主义国家

D.战争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答案】B。解析: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的目的决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的战争目的是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所以这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非正义战争。

18.历史学家德•阿宁在谈到十月革命时认为:“还是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完成,首先有赖于列宁的百折不挠的狂热和托洛茨基的恶意煽动。如果没有科尔尼洛夫及其将领们的发难,也就不会有十月革命。”他想要说明的是(  )。

A.十月革命的胜利主要是列宁的功劳

B.十月革命是主客观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C.托洛茨基在十月革命中恶意煽动

D.十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政府的错误

【答案】B。解析:“列宁的百折不挠的狂热”属于主观因素,“托洛茨基的恶意煽动”属于十月革命的客观因素。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B。

19.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罗斯福政府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恢复发展拓展了空间的措施是( )。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答案】D。解析: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罗斯福积极推行“以工代赈”,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进而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同时还能造福于社会,并为经济复苏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到了20世纪,昔日显赫一时的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不断衰落并渐次消失。这说明( )。

A.资本主义的扩张方式发生了变化

B.第三世界兴起

C.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普遍衰落

D.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答案】A。解析: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是带有浓厚封建性和扩张性的国家,他们对外扩张是赤裸裸的武力征服。随着这些帝国的消失,其侵略扩张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21.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决定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义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这段话的治国思想是(  )。

A.学习西方

B.鼓励人民富起来

C.工业立国

D.文明开化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最后一句,可知这段话的治国思想是工业立国。

22.1929-1933年,一场空前的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面对这场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下列对美国政府“新政”所做的评价不准确的是(  )。

A.加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

B.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C.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D.彻底消除了美国经济危机的根源

【答案】D。解析: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生产过剩,不能从根源上消除。

23.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聚会,协调三国对法西斯作战。以下不属于雅尔塔会议商讨议题的是(  )。

A.战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

B.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

C.决定实施诺曼底登陆

D.战后成立联合国

【答案】C。解析: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战役发生在1944年6月6日,早于l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不可能是雅尔塔会议商讨的议题。故本题答案为C。

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利用高新技术成果

B.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C.发展新兴产业

D.充分利用欧洲的资金扶持

【答案】D。解析:“二战”后美国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大力拓展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故D项说法错误

25.非洲五百年的屈辱、五百年的抗争都在1990年尘埃落定。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是( )。

A.阿尔及利亚的独立

B.埃及独立

C.埃塞俄比亚的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答案】D。解析: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二、简答题

26.试评价左翼文化运动。

【参考答案】

左翼文化运动是五四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扬光大,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光荣先驱。它在政治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围剿”,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创作了一大批具有很高水平的文艺作品和理论著作;锻炼造就了一支马克思主义的文艺队伍。20世纪30年代前期的左翼文化运动,虽然曾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但总的说来,它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发展进程所作出的历史贡献,特别是在国民党统治区人民中传播进步思想、促进抗日救亡运动所起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左翼文化运动不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锻炼出了一支坚强的战斗队伍,许多人后来成为党在思想理论界和文艺界的领导骨干。

2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规律;

(2)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3)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28.简述初中历史课程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参考答案】

初中历史课程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包括:

(1)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境想象。

(4)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5)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三、材料分析题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43-1844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处通商口岸相继开放。l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为业的乡村,也受到很大冲击,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尽管这种现象只出现在局部地区,它却是中国传统经济开始解体的征兆。 ——摘自人教社中学历史教材

问题:

(1)材料中“中国传统经济”主要指的是什么?结合中国古代史说说它的基本特点。

(2)“中国传统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中国传统经济”解体的表现及其评价?

【参考答案】

(1)“中国传统经济”主要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少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2)解体的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攫取特权,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大量洋货涌入中国,冲击中国市场。

(3)“中国传统经济”解体的表现:①手工业方面:中国城市的手工业者纷纷破产,沦为失业劳动力;农村家庭手工业难以生存,农民只有放弃织布。这样,“耕”与“织”逐步分离。②农业方面: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作物商品率提高,一部分农产品生产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评价:①积极影响:中国小农经济的解体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为中国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促使了中国手工业技术的更新等。②消极影响: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市场。

30.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某位老师,在讲解“汉武帝大一统”这一部分的内容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了相关背景图片,并将事先准备好的台词交给分别饰演“汉武帝”与“主父偃”的两个学生。在对话中,“汉武帝”由悲到喜,“主父偃”慷慨陈词。

问题:

(1)你对教师这样设计和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做何评论?

(2)你认为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1)这位教师通过表演小品的形式,展现出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诸侯国的威胁,把枯燥的历史事实通过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这一部分历史事实的理解与认识,为后面讲解“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2)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演出其扮演对象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的过程。它是新课标下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历史课上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学生必须了解要上演的场面及背景。场面应简单些,一般以2—4人为宜。

②教师要考虑参与表演的学生是否适合,并注意引导学生客观对待自己及其他同学所扮演的角色。

③角色扮演法必须和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

④角色扮演不等于游戏,轻重要适。

⑤把握好每次的演出时间,不宜过长。

⑥演出时要注意引导角色扮演者按照剧情的需要表现出一定的情绪变化,以及人物间的关系。

⑦在交流角色扮演的体会时教师要注意接纳不同的建议。

⑧教师要给予学生支持和关怀,使学生自愿地参与到演出中,且要遵循学生的意愿,不能强迫学生参加角色扮演活动。

⑨教师要对角色扮演有明确的目标,同时也应使学生清楚这一目标。

⑩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要提醒学生要有的放矢。

四、教学设计题

31.请为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编写一篇教学设计

【参考答案】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火车、轮船、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的情况。掌握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通过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前后变化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分组活动、编演情景剧,培养学生团体协作、创作表演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近代科技成果,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师生互动方式,通过提问、表演、撰写论文、讨论完成有关知识的处理、问题的生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

(3)学生编演情景剧:通过扮演不同角色,体现新式交通通讯工具传入带来的变化以及辛亥革命前后的服饰、礼节和称谓等习俗变化,从中体验变化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西方科技的传入,改造了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发展,并与辛亥革命一同影响着社会习俗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辫易服、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

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形成文明史观和进步史观。

四、教学过程

(一)利用谈话导入

师生交流:假期到过哪些地方旅行?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假期一般有哪些娱乐活动?和同学、朋友怎样联系?(得出:交通、娱乐、通讯方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再以一则“旧闻播报”……“淞沪铁路通车”导入新课:

19世纪后半期,许多科技发明纷纷由西方传入中国,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投影课题)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快速浏览全文)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

生答:1.近代交通通讯的出现;2.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3.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三)依据子课题,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第1组:精读第一子目,播放情景剧《穿越时空的旅行》,学生演练,并针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出现,提出自己还想弄清楚的问题。

第2组:下发助学资料(附后),结合课文内容,研究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分别撰写百字小论文。

第3组:研究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自编自演情景短剧来展示这些变化。(重点指导:怎样把“剪辫子,易服饰,变礼节,改称呼,废缠足”编成情景短剧;为学生提供道具:剪刀、用毛线编成的辫子、西服)

(四)成果展示

1.汇报《穿越时空的旅行》

(1)我们从中得到哪些有效的信息?(生答:近代火车、轮船传入中国,使人们的出行变得方便、快捷,促进了商品流通;电报、电话也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便于人们的通讯联系)

(2)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近代交通通讯的问题?(生成问题、配合投影探究解决)

2.宣读历史小论文“文化生活的变迁”

(1)我们了解到哪些重要的信息?(照相、电影传入中国,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品,中文报纸的出现和发展,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一商务印刷书馆及其贡献)

(2)无声电影是如何让观众明白人物在说什么的?(思考交流)

3.自编自演情景剧:《剪辫子》《盐商见总统》

(1)我们从中发现了社会习俗的哪些变化?(剪辫子、易服饰、改称呼、变礼节、废缠足,通过投影展示一一了解)

(2)这些变化体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通过讨论得出:剪辫易服、废缠足表现出自由、民主的潮流;改称呼、变礼节反映出平等的发展趋势)

(五)小结、巩固

请同学小结本课内容,(投影配合)以抢答的方式巩固本课所学。

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_______。

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是:_______。

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_______。

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_______。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_______。

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是:_______ 。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_______。

(六)延伸

1.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为什么近代许多发明都是由西方传进来的?(讨论交流:近代封建统治的腐朽,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科举制度的毒害。教师点拨:更深刻的原因在于封建农业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的差距,导致近代中国在科技发明创新上落后了)要赶超西方科技,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对外开放,汲取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改革教育,鼓励创新……)

2.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给中国社会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火车、轮船的传入,使交通更方便、快捷,促进了商品流通;电报、电话的出现,方便了人们交流沟通、传递信息;照相、电影的传入,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这些科技成果的传入,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并与辛亥革命一起影响着社会习俗的变化,使社会向着民主、自由、平等的方向不断迈进)


>>优惠活动:

自考本科优惠:培训课程(含全部科目)仅需3980元!还赠送一套价值500元的纸质教材!

成人高考优惠:成考大专+自考本科,两者同时报读,学费再减1000元!

     相关文章推荐